臨沂交通出行
后臺-系統設置-擴展變量-手機廣告位-內容正文底部 |
臨沂汽車站
沂蒙山區歷史上有“四塞之崮,舟車不通,土貨不出,外貨不入”的說法,這就形象的說明了臨沂過去封閉落后,交通極為不便。一個是道路條件差。山區丘陵地區道路高低不平,崎嶇(婉)延,尤其是山區,窄窄羊腸小道,有的地方甚至沒有路,攀山而行,真有“行路難,難于上青天”的感覺。深山區的百姓們,常年在自己小天地里勞作,有的一輩子沒走出家門山門,甚至連縣城都沒去過。解放后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,臨沂人民發揚沂蒙精神,自力更生,艱苦創業,修路筑橋,特別是八十年代之后,“要想富先修路”的觀念,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,有計劃大規模的投資投勞,使全市交通設施條件有了根本性的改變。
與交通設施相適應,過去這里的交通工具也極其落后。六十年代之前,村上的人們出行,哪怕是幾十里進縣城,一般都是步行。婦女和老年人出遠門,有的騎毛驢,有的坐獨輪車。有些地方山高路陡,老年人出門或外出就醫,就用擔架抬。運輸貨物,主要是農產品,有的用肩挑,用驢馱,用獨輪車推,條件好一點的用地排車拉。六十年代后,自行車逐步普及。有的購買拖拉機,耕地送貨又拉人,在出行上前進了一大步。九十年代之后,特別是這幾年,城里人購買了小轎車,鄉下人也按耐不住,富裕人家也買上一輛。村上有經濟頭腦的人,買了出租車,群眾出行非常方便。出進門騎自行車、坐拖拉機,進縣城、到臨沂城坐公共汽車、打的,城鄉人在出行上已沒有多大差別。
如今臨沂城鄉交通便利,國道、省道四通八達,京滬、日東等高速公路穿越境內,縣與縣、鄉與鄉、村與村都通了柏油馬路。許多村中街道,還修了水泥路。臨沂建有亞洲最大的客運站,日旅客運送量達十幾萬人次,輻射全國20多個省、市。個人購買矯車量越來越多。兗石、膠新跌路形成十字交叉,區內設有四個火車站。臨沂飛機場為國家二級飛機場,現在的臨沂與外界的往來更加便捷。
后臺-系統設置-擴展變量-手機廣告位-內容正文底部 |
版權聲明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x16888.com/ymlt/qicheshijie/2022-12-16/7057.html